DB21T 2020-2012 落叶松复层林营建技术规程
ID: |
B68F4CEC4C5D445500550A5B4F3EA4D6 |
文件大小(MB): |
1.41 |
页数: |
10 |
文件格式: |
doc |
日期: |
2016-12-9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65.020.40,B 64,????? 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 21/ T2020-2012,????? ,落叶松-红松复层林营建技术,Technology on Larch and Korean Pine Multi-layered Forest Construction,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 2012 - 09 - 27发布,2012 - 10 - 27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要求 2,5 适宜区域 2,6 营建技术 2,6.1 林分选择 2,6.2 上层木作业 2,6.3 栽植密度 2,6.4 苗木 2,6.5 栽植 3,6.6 幼林抚育 3,6.7 上层林木作业与管理 3,6.8 红松经营与管理 4,7 病虫害防治 4,8 档案建立 4,9 施工作业设计 4,附录A(资料性附录) 落叶松-红松复层林培育适宜区域 5,附录B(资料性附录) 红松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6,前??言,本规程的编制规则依据GB/T1.1-2009,本规程的附录A、B为资料性附录,本规程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本规程由辽宁省林业厅归口,本规程主要起草单位: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辽宁省实验林场、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谭学仁、孔祥文、胡万良、张云江、葛芳、徐庆祥、金鑫、丁磊、丁国泉、池艳丽、姚立平、曾辉、张佩洁、周威、高原、刘景强、张凌梅、孙晶、孙红,落叶松-红松复层林营建技术,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落叶松(Larix spp.)与红松(Pinus koraiensis)复层林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栽培区域、营建技术、病虫害防治、档案建立、施工作业设计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辽宁东部林区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林冠下更新红松培育落叶松-红松复层林的营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776 造林技术规程,LY/T 1646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DB21/T 1291 林木育苗技术规程,DB21/706 森林经营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复层林,林冠是由2层-3层具有明显区别的林冠层构成的森林,3.2,落叶松-红松复层林,在落叶松主伐的前一个龄级以后通过疏伐措施保留一定数量的上层林木,并在林冠下人工栽植红松,形成上层落叶松与下层红松的二层林,3.3,二次渐伐,指在一个龄级期限内,为了促进冠下更新,将成熟林分两次采伐完的主伐更新方式,3.4,保留木,在采伐作业区内,不作为采伐对象的林木,3.5,冠下更新造林,对森林进行部分采伐后,仍保留一定的上层树冠郁闭度,并在林下采取人工方式进行更新的一种造林方式,4 要求,4.1 落叶松伐后保留木郁闭度0.5~0.6,4.2 冠下更新造林当年成活率≥95%,第3年保存率≥90%,4.3 上层保留的落叶松树干修枝高度≥8m、90%林木树干通直,8m以下无分杈,4.4 皆伐时上层保留木平均胸径日本落叶松≥30cm、长白落叶松≥26cm,冠下幼树保留株数≥1200株/hm2,红松平均树高≥1.5m,4.5 林下草本和灌木植被覆盖≥40%,无明显水土流失、浸蚀沟出现,5 适宜区域,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与红松复层林的适宜营建区域位于长(春)大(连)线铁路以东(铁岭到大石桥一线以东),即北纬39°8′~43°12′,东经122o30′~125o15′,部分山地丘陵地区。基本情况参见附录A,6 营建技术,6.1 林分选择,6.1.1 落叶松林龄≥31年,6.1.2 冠下更新造林地块面积0.5 hm2~10hm2,超过10 hm2需要采取带状采伐营造阔叶树带或保留萌生阔叶树,6.2 上层木作业,6.2.1 在冠下更新造林的前一年进行上层木采伐作业,按照留优去劣的原则进行采伐木选择,采伐后上层保留木郁闭度保持在0.5~0.6,单位面积保留350株/hm2~400株/hm2,6.2.2 上层木采伐作业后对保留木进行修枝,修枝高度≥8m,6.2.3 割除的杂草、灌木、梢头、枝丫等运出林地或窄带状顺山(坡度≥25°采取横山带状堆放)堆放,堆带宽≤1.5m,堆高≤0.5m,带间距≥10m,6.2.4 适当保留天然更新的水曲柳、刺楸、黄波罗等珍优阔叶树幼苗(树),6.3 栽植密度,红松栽植密度为1600株/hm2~2500株/hm2,即株行距2m~2.5m×2m~2.5m,6.4 苗木,6.4.1 选用种子来源为辽宁地区的红松种子园、子代林、母树林及优良林分的种子所培育的苗木,6.4.2 造林用苗木采用4年~5年I级移植苗(不含嫁接苗), 标准应符合DB21/T 1291《林木育苗技术规程》,6.5 栽植,6.5.1 栽植季节,6.5.1.1 裸根苗造林在春季土壤解冻深度达到苗木主根长度时,苗木芽萌动之前进行,栽植时期宜提前,6.5.1.2 营养杯苗造林在雨季或春季进行,6.5.2 栽植方法,开穴直径30cm,穴深超过苗木主根长5cm,栽苗要扶正,根系舒展,先填湿的表土至坑深三分之二,轻提苗木后踩实,覆底土,再踩实,最后覆一层虚土,埋土深度至苗木原根际土印以上1cm~2cm……
……